(1)月季花腐病的發(fā)病規(guī)則:
月季花腐病是由真菌損害引起的。病菌在落地病僵果越冬。來年4月下旬,地上濕潤時,病僵果上往葉腐較重;樹狀月季批發(fā)開花時多雨,花腐較重。高溫、高濕發(fā)病早;若春季溫度偏低,推遲展葉、開花時刻,可增加病菌侵染時機,發(fā)病也重。山地果園較平原果園重,溝谷地較山坡地發(fā)病重,晚熟種類較早熟種類發(fā)病重。如二猴頭為高感種類,大金星、小金星和豐盈紅等早熟種類發(fā)病較輕。
(2)月季花腐病的防治措施:
①鏟除菌源。采果后徹底鏟除病僵果,會集燒毀或深埋,以削減越冬菌源。
②地上處理。4月上、中旬,進行深翻土地,將遺留在地上的病僵果翻入土層15厘米以下。在山地果園或進行深翻地有困難的當(dāng)?shù)兀捎?月底前用五氯酚鈉1000倍液噴地上,重點處理樹冠下及其3米內(nèi)的地上,每畝用藥0.5公斤,或每畝撒施石灰粉25―30公斤。
③噴藥維護。于50%葉片初展及葉片全展開時,連噴2次25%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0%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,能有效地操控葉腐。于開花盛期均勻噴1次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%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,能有效地操控果腐。
相關(guān)文章: